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佛學講座> 慧慈寺佛學講座 發菩提心讓生命成為光

佛學講座

字級

慧慈寺佛學講座 發菩提心讓生命成為光

【人間社 唐福良 台南報導】 2025-05-03
佛光山慧慈寺「三好系列佛學講座」,4月27日禮請佛光山三好體育協會副秘書長慧功法師於台南市新化國中主講「發菩提心:讓生命成為光,讓世界更美好」,法師向300位與會聽眾說明發菩提心的意義與實踐方式,剖析發菩提心不僅是大乘佛教徒的終身使命,更是每個人都能從日常實踐的幸福之道,為世界和平與善美貢獻力量。

法師表示,發菩提心就是大乘佛教徒幸福的來源,因為你會知道真正的幸福,並且找到生命的意義。幸福如小狗的尾巴,越想追只會原地繞圈,但只要朝正確方向前進,如發菩提心,關心他人,幸福不用強求便自然隨行。

心理學家薩提爾提出「情緒、關係、心智、身體及精神」等「幸福五面向」,幸福無法永遠,因為我們會在生活中不斷遭遇困難和痛苦,但發菩提心讓內心充實,找到人生使命,能達到精神幸福,使我們能一直走在「變得更幸福ing」的路上。

慧功法師深入剖析「我執」,「我」是一個符號,代表「常、一、主、宰」四個虛幻概念,常:永恆不變,世間卻無一物永恆。一:獨立存在,無需因緣,但萬物皆因緣和合。主:自己是核心,卻無人永遠被奉為主人。宰:控制一切,但連身心都無法完全掌控。

佛陀以「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來揭示實相,只要放下我執,涅槃的清淨與幸福就在當下。發菩提心幫助我們破除我執,內心充實,進而利益眾生。

釋迦牟尼佛最初發起菩提心時,尚是身處地獄飽受折磨的眾生,作為受苦眾生,他替同伴承受獄卒鞭打,因這一念慈悲所發菩提心,種下日後成佛的因緣。「連地獄眾生都能發心,我為何不能?」原來不用等有能力才能救度眾生,而是發起菩提心,就會有能力救度眾生。

「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慧功法師強調,人間佛教並未降低佛法目標,而是將發菩提心拉回人道可行範圍,鼓勵超越侷限。例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佛館建設48座地宮為4800年後的眾生保存佛法,就是超越時空。而發菩提心能為三大阿僧祇劫的成佛目標設定方向,尤其受菩薩戒後,就是為未來生生世世做好生命規劃,無需再迷茫。

如何發菩提心?法師提出三訣竅,「我是佛」相信自己有佛性,勇敢發願成佛,接受挑戰。「我選擇」將善行從怕因果轉為主動選擇,為人類與世界做善的累積。「集體創作」個人力量有限,集體努力放大影響,共同為社會帶來善美。

慧功法師總結,菩提心,就是把「我希望幸福」變成「我希望大家都幸福」,不論任何職業,只要思考「我做的事如何讓社會更平安?」就是發菩提心,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則是菩提心實踐的具體方法。
12345678910第1 / 200頁
追蹤我們